探讨内镜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其中15例在术前行肠梗阻导管肠减压治疗,术中行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支架排列,作为观察组;另外15例术前行胃肠减压治疗,术中未进行肠排列,仅应用防粘连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概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1.52 ± 0.87)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6.7%;对照组的术后排气时间(2.63 ± 0.59)d,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40.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在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2年内复发概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1.52 ± 0.87)d vs (2.63 ± 0.59) d (P=0.013)、1例 vs 6例(P=0.001)]。
肠梗阻导管肠排列能有效的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并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分析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VABS)在乳腺纤维瘤患者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71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进行经腋前线VABS,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病灶远端距离、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观察组手术时间作为应变量并以观察组病灶大小和切口-病灶远端距离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相关分析。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病灶远端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下瘀斑、血肿、皮下积液和切口红肿等并发症,多元相关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与病灶大小和切口-病灶远端距离呈正相关(R2=0.821,P<0.05)。
经腋前线VABS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安全可靠,其手术难度与病灶大小和切口-病灶远端距离有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近年来,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其美容的优势逐渐成为大多数甲状腺患者的首选术式,但由于腔镜甲状腺手术操作空间小、无法获得触感及不同入路中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走行的观察视角不同等原因,常规方法保护RLN难度较大,应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ONM)既可实时报警风险操作,又可发现RLN的损伤机制,有效降低RLN损伤率。IONM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随着相关神经监测新技术的不断兴起,腔镜甲状腺手术将逐步趋于完善。笔者结合国内外报道就腔镜甲状腺手术中IONM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探讨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5例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成LC组(54例)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51例),比较并分析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术后并发症,肝功能的术前术后变化等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与OC组比较,LC组的手术时间 [52.5(35~150)min vs 70(45~150)min]少、住院时间[(3.9±2.9)d vs (9.5±4.8)d]更短,术中出血量[50(20~280)ml vs 75(30~500)ml]更少,肝功能、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术前术后的变化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11% vs 18%)、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术后的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前腹腔积液与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术前腹腔积液 (OR = 10.258, 95%CI 1.364-77.146, P=0.024)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胆囊结石伴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 A、B级)行LC是安全可行的;与OC相比,其具有术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此类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与术前腹腔积液密切相关。
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两种手术方式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手术操作系统在宫颈癌根治术应用中的优势。
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二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23例临床资料 (机器人组),选取同期的年龄、体重、病灶数量及癌症分期等与之匹配的30例传统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 (腹腔镜组)。分析、比较两组的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机器人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60.8 ± 38.3) ml vs (79.7 ± 49.4) ml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1.89 ± 0.35) d vs (2.06 ± 0.26) d]及术后住院时间 [(8.89 ± 3.35) d vs (11.2 ± 5.18) d] 均短于腹腔镜、手术时间略长于腹腔镜组 [(152.0 ± 27.7) min vs (144.0 ± 35.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具备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等优势,该手术方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评估达芬奇机器人双侧腋窝和乳晕径路(BABA)对低危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分化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外科安全性和可行性。
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采用BABA完成甲状腺全切 + 中央区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机器人甲状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颈侧区清扫时间平均(74±12)min,其中8例患者出现术后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2周均恢复正常,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及乳糜漏发生,短期随访未发现颈部可疑淋巴结残留及淋巴结复发。患者对切口满意。
对低危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行BABA甲状腺全切 +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并取得较好美容效果,同时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其手术的安全性及彻底性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比较开腹和腹腔镜胃癌根治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胃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67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11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
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腹腔镜组,术后恢复过程中,两组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5天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的术后输血、血浆和白蛋白量,以及腹腔引流总量、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开腹胃癌根治术。
分析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甲状旁腺保护的方法,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患者出现低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低血钙的发生率,分析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探讨术中如何保护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患者术后暂时性低PTH的发生率为20.53%(39/190),暂时性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3.68%(45/190),术后随访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甲状腺全切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腺叶 + 峡部切除术者(χ2=14.789,11.604;P=0.000,0.001)。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者(χ2=11.200,17.771;P=0.001,0.000)。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者术后低PTH、低血钙的发生率低于切除后自体移植者(χ2=5.536,4.851,6.140,5.453;P=0.019,0.028,0.013,0.020)。
在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中,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甲状旁腺切除后自体移植是造成患者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准确识别甲状旁腺,精细化手术操作,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血供,是预防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肾盂旁囊肿患者6例,术前均经CT及IVU确诊,利用输尿管软镜进入肾盂,230 μm钬激光圆形切除囊壁,使囊腔开窗引流至肾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囊肿最大直径的差异。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40~80 min,平均(56.22 ± 15.79)min;住院时间2~4 d,平均(2.56 ± 1.05)d;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12 ± 0.56)个月。5例患者的囊肿显著缩小(超过1/2),1例囊肿消失;术前和术后囊肿直径分别为4.50~8.70 cm、平均(6.95 ± 1.83)cm和0~2.5 cm、平均(1.42 ± 0.8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通过NOTES技术进行肾盂旁囊肿内切开引流,手术简单微创,安全可行、近期疗效确切,且具有恢复快、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适合肾盂旁囊肿的治疗。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评估。
探讨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SLN)绘图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6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广泛)全子宫 + 双附件切除 + 盆腔 ±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前2 h于宫颈3、6、9、12点钟位置注射亚甲蓝,术中识别并记录蓝染SLN的部位、数量。术后所有淋巴结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病理学检查。
67例患者中腹腔镜手术53例,机器人手术14例。总体及双侧盆腔SLN检出率分别为82.0% (55/67)及71.6% (48/67),灵敏度87.5% (7/8),假阴性率12.5% (1/8)。切除SLN、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中位数分别为2、7、0枚。SLN集中分布于闭孔窝及髂外血管周围。
亚甲蓝示踪SLN绘图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手术中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常规方法。
统计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后路脊柱内镜减压术式(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PS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并发症,分析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单一脊柱外科日间手术中心行PSED治疗的276例(男147例、女1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t-PSED)治疗193例(A组),经后方入路脊柱内镜环神经减压术(posterior approach 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 p-PSED)治疗83例(B组),统计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并比较其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策略。
共15例(5.4%,A组8例、B组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包括硬脊膜破裂3例(A组1例、B组2例),均术毕严密缝合切口后愈合;不完全性神经损伤3例(A组1例、B组2例),对症治疗后6个月内症状缓解;术中严重出血2例及术后血肿形成1例(A组),加压包扎后控制并愈合;术中类脊髓高压综合征2例(B组),经调整冲洗液灌注压及短暂停歇手术后,症状缓解并得以最终完成手术;减压不彻底4例(A组3例、B组1例),仅1例行PSED返修术。无死亡,无截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比p-PSED术式,t-PSED术式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类脊髓高压综合征明显低于前者。术前明确诊断、精准评估并严格把握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仔细止血、彻底减压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术中及术后的合理处理可有效控制或阻止并发症进一步恶化。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00例临床资料。在脐部做单一切口并置入转换平台,以传统腹腔镜器械配合可弯曲单孔腹腔镜器械,采用能量闭合器械完成。
100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子宫体积大小(51.46 ± 12.39)cm3,手术时间(98.91 ± 18.97)min,术中出血量(65.00 ± 21.75)ml,术后住院时间(7.57 ± 0.98)d,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41±0.27)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4.00 ± 9.34)h。术后3个月随访,100例患者均无远期并发症,阴道残端愈合良好,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脐部切口愈合良好,腹部无明显的切口瘢痕。
单孔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安全、有效,可在妇科手术领域中推广。
探讨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施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9例,肝癌2例,肝血管瘤1例。
1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左肝外叶切除2例(Ⅱ + Ⅲ段),左半肝切除10例(Ⅱ + Ⅲ + Ⅳ段9例、Ⅴ + Ⅶ + Ⅷ段1例);手术时间(210.75 ± 65.83)min,术中出血量(296.67 ± 373.7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71 ± 0.84)d,术后住院时间(13.92 ± 5.98)d,住院费用(32 004.19 ± 8 630.79)元。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术后胃瘫1例、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其中2例肿瘤患者未复发或转移,肝内胆管结石未见结石残留及复发。
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是未来肝脏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介绍一种使用双钩疝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加强修补术。
59例小儿腹股沟巨大疝在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将双钩疝针钩挂结扎线经腹横纹内环体表投影处穿刺至内环前壁腹膜外,借助水分离技术于腹膜外套扎内环;疝针带线再次进针入腹,穿过同侧脐内侧襞后预置结扎线,疝针再返回内环外侧间隙至精索血管前穿透后腹膜、进入腹腔钩挂预置线牵出体外结扎,使脐内侧襞遮盖已结扎内环区域加强修补。
59例患儿的65侧巨大疝成功实施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遮盖术(包括3例复发疝和1例复合疝),其中16例对侧隐性疝给予同时单纯内环结扎。单侧和双侧腹股沟疝的手术时间分别为 (11.2 ± 2.2)min和 (15.8 ± 2.7)min。其中术后1例鞘膜积液和2例线结反应,无复发疝、医源性隐睾或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双钩疝针腹膜外注水分离技术辅助单孔腹腔镜内环结扎并脐内侧襞加强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瘢痕隐蔽、美观,是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疝的可靠技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应保证与开腹术式一样的重建效果和质量。由于肿瘤标本需要借助腹部切口取出,因此可充分利用腹部切口进行胃癌根治术后的消化道重建,如抵钉座置入、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加强、气腹重建等相关操作,均可通过腹部小切口顺利完成,从而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节省费用。为此,笔者就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技巧与展望做一总结,结合笔者所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改良反穿刺抵钉座置入术、气腹再次重建、腹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等经验进行综述。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实施妇科手术时体位的安全摆放管理,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总结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实施妇科46例腹部、盆腔手术截石体位的安置,分析相关护理因素,为达芬奇机器人妇科手术体位安置制订安全防范措施。
46例机器人辅助妇科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随访均无并发症。
规范应用体位摆放标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安全应用于妇科手术。
评估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F1537 Blunt Tip)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并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分为观察组(使用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和对照组(常规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腹部手术史符合正态分布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0.287、0.664);两组的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8)。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6.6 ± 19.1)min vs (65.8 ± 29.2)min]和术中出血量[(51.0 ± 21.9)ml vs (118.4 ± 50.7)ml]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的输血(2例 vs 6例)、住院时间[(6.3 ± 2.2)d vs (6.7 ± 2.8) d]、中转开腹(0例 vs 2例)、并发症发生(4例 vs 7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0.391、0.182、0.472)。
本研究中将结扎束血管闭合系统(LF1537 Blunt Tip)应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对血管和组织进行闭合和切割,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使手术更加可靠、快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完全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完全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的51例直肠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研究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51例患者未出现一例术中死亡,其中46例腹腔镜手术顺利完成,5例(9.8%)进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4.0± 57.2)min,术中出血(107.4 ± 72.9)ml。术后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后治愈。
采用完全腹腔镜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生存率高及复发率低、康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