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预康复研究进展
    贾雪敏, 刘海元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52-25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12
    摘要 (141) HTML (4) PDF (1131 KB) (12)

    1997年,丹麦医师Kehlet H提出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即通过优化围术期相关措施,从而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等目的,进一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但是临床医师通常更关注疾病以及手术本身,同时对部分患者来说在院外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其身心健康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干预,然而术前对患者运动、营养和心理方面进行评估、管理和优化往往被忽略。但是近些年随着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的提出,"预康复"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被重视[1,2]。"预康复"是ERAS措施实施的细节化及术前准备的规范化。本文综述了预康复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预康复在妇科及微创手术领域未来的发展。

  • 2.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镜下联合体外操作模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单孔腹腔镜全国科研协作组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00-20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2
    摘要 (103) HTML (0) PDF (1916 KB) (9)

    随着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诊疗中的广泛应用,该技术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问题逐渐凸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降低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专家们提出单孔腹腔镜镜下联合体外操作的新技术和新模式。这种联合操作模式结合了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技术的优点,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单孔腹腔镜全国科研协作组组织了国内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领域相关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详细介绍了单孔腹腔镜镜下联合体外操作模式的产生背景、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技术操作要点及相应的注意事项,以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一联合操作模式,更好的促进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 3.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193-19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1
    摘要 (60) HTML (1) PDF (1267 KB) (8)

    日间手术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的Nicoll医师提出,指患者于1 d(24 h)内完成入院、出院的手术或操作。近年,我国也逐步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日间模式。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加速患者康复、有效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外科、麻醉、护理的专家,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为探索与发展标准化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参考,推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规范化应用与推广。

  • 4.
    腹腔镜下胃结肠共同干及其属支表面存在的小静脉分布分析
    王志强, 梁锐, 马明艳, 谭爱琳, 高杰, 寇智勇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321-32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6.001
    摘要 (42) HTML (0) PDF (1060 KB) (1)
    目的

    胃结肠共同干是胃肠道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在胃结肠共同干及其属支表面偶尔会出现小的静脉属支,本研究拟对小静脉属支在胃结肠共同干及其属支表面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

    方法

    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37例,通过回顾手术视频对胃结肠共同干及其属支表面出现的小静脉进行记录和统计。

    结果

    在存在胃结肠共同干的31例患者中,7例患者存在较粗属支(Ⅰ型),均位于胃结肠共同干主干,出现概率为22.6%。3例患者胃结肠共同干表面存在较细属支(Ⅱ型),1例患者胃网膜右静脉表面存在Ⅱ型属支。此外,有1例患者在胃网膜右静脉和副右结肠静脉表面同时存在Ⅱ型属支。在没有胃结肠共同干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胃网膜右静脉表面存在Ⅰ型属支,另1例患者胃网膜右静脉表面存在Ⅱ型属支。

    结论

    Ⅰ型属支主要分布于胃结肠共同干表面,容易发现,不易损伤。而Ⅱ型属支在胃结肠共同干及其属支表面均可出现,Ⅱ型属支相对纤细,术中不易辨认,容易损伤导致出血。

  • 5.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淋巴结的去与留
    韩钦, 尚春亮, 贾芃, 郭红燕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10-21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3
    摘要 (39) HTML (1) PDF (1419 KB) (7)

    淋巴结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诊断价值考虑,淋巴结切除是评估淋巴结是否转移的一种方法;从治疗价值考虑,切除转移的淋巴结是减瘤手术的一部分。但这是否可以转化成生存获益?随之而来的副损伤、并发症与临床获益又如何?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淋巴结的去与留这一话题一直争议不断。本文对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淋巴结处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阐述笔者团队的观点。

  • 6.
    外翻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切除在直肠恶性肿瘤超低位保肛中的应用
    王五艺, 郑阳春, 易波, 郭奇, 芮元祎, 陈超, 冯晓沛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186-18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3.013
  • 7.
    基于Laennec膜指引多次肝脏手术后肝周粘连分离
    彭进, 岳扬, 余德才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43-24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9
    摘要 (37) HTML (1) PDF (1359 KB) (2)
    目的

    证实基于Laennec膜指引多次肝脏手术后行肝周粘连分离的优势。

    方法

    选取典型多次肝脏手术患者,经Laennec入路行肝周粘连分离,展示膈下,肝下及裸区的粘连分离。

    结果

    多次肝脏术后患者肝周粘连经寻Laennec膜行粘连分离,层次清晰,出血少,副损伤小。

    结论

    基于Laennec膜指引多次肝脏手术后肝周粘连分离安全可行,可作为多次肝脏手术后肝周粘连分离的手术入路。

  • 8.
    腹腔镜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治疗食管癌根治术后孤立性肝转移
    高加林, 曹亚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39-24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8
    摘要 (33) HTML (0) PDF (1395 KB) (3)
    目的

    总结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食管癌术后孤立性肝转移的临床效果及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5月出现孤立性肝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该患者经多西紫杉醇、顺铂及5-氟尿嘧啶(DCF方案)联合化疗4个周期,化疗期间出现右肝病灶,并逐渐增大,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

    结果

    患者顺利接受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治疗,术中出血少,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恢复顺利,术后病理结果符合食管癌肝转移。术后6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在当地医院继续系统化疗3个周期,无复发、无进展。

    结论

    食管癌术后孤立性肝转移经腹腔镜微创切除的局部手段,联合全身系统化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 9.
    ??张力性管状胃剪裁技术——管状胃制作改进及优化
    冷雪峰, 周强, 方强, 刘光源, 肖文光, 彭林, 韩泳涛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49-251.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11
    摘要 (33) HTML (1) PDF (1351 KB) (4)
    目的

    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在食管切除术中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一种新的改良技术方法,张力性管状胃剪裁技术(tension gastroplasty approach,TG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可手术切除食管癌患者资料,展现张力性管状胃剪裁技术及要点。同时,对管状胃非张力性和张力性剪裁的切缘钉合完整性、黏膜面钉合程度以及有无金属钉外露等方面进行技术优势评价。

    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通过临床实践发现,TGA技术实现了切缘钉合完整、黏膜面钉合完全且无金属钉外露的更佳效果。

    结论

    TGA技术能够使胃黏膜面的钉合更为完整,从而实现管状胃浆膜面和黏膜面更好的"双面"成型效果。其有潜力为食管癌患者管状胃制作和手术相关治疗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技术,同时也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TGA临床研究打下技术基础。

  • 10.
    Ⅳ期胆囊癌转化治疗后行机器人胆囊癌根治术
    许大彬, 柳俨哲, 张煊, 刘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365-36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6.010
    摘要 (32) HTML (0) PDF (1161 KB) (1)
    目的

    探讨Ⅳ期胆囊癌辅助化疗后,行机器人下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影像学评估Ⅳ期胆囊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卡瑞利珠单抗辅助化疗后,肿瘤明显降期,遂行机器人下胆囊癌根治性手术,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

    Ⅳ期胆囊癌患者,肿瘤明显降期后,成功实施机器人下胆囊癌根治术,手术时间265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住院时间6 d,无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证实胆囊中低分化腺癌,切缘均为阴性,切取淋巴结17枚,均为阴性。

    结论

    Ⅳ期胆囊癌患者,采用有效化疗后,肿瘤降期,能够缩小手术切除范围,且采用机器人手术,完成肿瘤R0切除,有着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 11.
    Ⅳ期卵巢癌患者经微创或开腹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分析
    张同乐, 王铭洋, 李立安, 孟元光, 叶明侠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325-3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6.002
    摘要 (32) HTML (0) PDF (906 KB) (2)
    目的

    比较Ⅳ期卵巢癌患者经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与开腹方式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 IDS)的围术期指标和生存结局。

    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IDS所有确诊为Ⅳ期卵巢癌的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74例和微创组2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指标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生存结局。

    结果

    微创组与开腹组IDS患者的临床基线均衡可比,两组的术中操作、手术时间和术后残留病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比开腹组预估失血量更少,术中输血率更低,术后恢复和开始辅助化疗的时间更短(以上均P<0.001)。共82.7%患者通过IDS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效果,微创组与开腹组的术后残留病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更高(P<0.001)。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和P=0.592)。

    结论

    对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行IDS的Ⅳ期卵巢癌患者,经过评估后选择微创IDS是技术上可行的手术方式,能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效果,并且能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和开始化疗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获益。

  • 12.
    后鞘后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完全可视化建腔技术的应用
    黄亮亮, 吴卫东, 王廷峰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16-21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4
    摘要 (31) HTML (0) PDF (3389 KB) (7)
    目的

    总结完全可视化建腔技术应用于后鞘后入路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修补术(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SIL-TEP)的初步经验和操作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施行的30例经脐后鞘后入路SIL-TE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术中建腔时发生腹膜破损1例(3.3%),术中出血量(9.50±2.40) ml。手术时间单侧平均(61.04±15.11) min,双侧平均(80.83±16.25) min。切皮到装置置入时间平均(120.77±17.16)s,进入鞘后空间时间平均(249.67±66.71)s。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2.57±0.73)分,48 h平均(1.97±0.56)分。术后脐部切口感染1例(3.3%),尿潴留1例(3.3%),血清肿3例(10%),皮下瘀血1例(3.3%),术后随访均未发现慢性疼痛、补片感染及疝复发。

    结论

    完全可视化建腔技术视野清晰,解剖层次明确,腹膜破损率低,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可常规应用于后鞘后SIL-TEP。

  • 13.
    单向式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应用研究
    宁晓矿, 郝普明, 闫睿, 刘云泽, 李宬润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27-23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6
    摘要 (30) HTML (2) PDF (972 KB) (8)
    目的

    探讨单向式三孔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thre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T-VATS)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肺癌中的优势。

    方法

    连续性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确诊肺恶性肿瘤并行三孔VATS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的病例资料。选取2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ST-VATS组(100例)和常规三孔胸腔镜(conventional T-VATS,CT-VATS)组(100例);比较两组肺叶切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3 d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两组无围术期死亡且病理切缘阴性。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3 d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T-VATS组比较,ST-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短[(56.29±13.35)min vs.(63.78±14.91)min,P=0.001],引流管留置时间短[3(3)d vs.5(4)d,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T-VATS肺叶切除术与CT-VATS肺叶切除手术相比较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的优点,并且手术效果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14.
    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旋切隔离保护技术的应用
    罗曼文, 黄桔园, 刘艳燕, 易跃雄, 陈雨柔, 熊家强, 王景涛, 张蔚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20-22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05
    摘要 (30) HTML (1) PDF (1117 KB) (4)
    目的

    比较袋内一体化电动旋切与袋内手动冷刀旋切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病历信息,包括袋内一体化电动旋切组52例,袋内手动冷刀旋切组6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取物袋破损率、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前与术后(1 d和3 d)血红蛋白差值及术后病理。

    结果

    与袋内手动冷刀旋切组相比,袋内一体化电动旋切组手术时间更短[(152.88±43.37)min vs. (176.23±59.45)min,P=0.021]、取物袋破损率更低[0(0.0%) vs. 8(13.1%),P=0.01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前与术后(1 d和3 d)血红蛋白差值及术后病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袋内一体化电动旋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案,可与单孔腹腔镜及电动旋切器配套使用,与袋内手动冷刀旋切相比手术时长更短、取物袋破损率更低,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 15.
    中国大陆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展望
    孙大为, 张俊吉, 任常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1): 1-3.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1.001
    摘要 (30) HTML (0) PDF (1264 KB) (3)

    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具有减少或隐藏手术瘢痕、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等优点。随着技术进步,单孔腹腔镜经验积累逐渐丰富,结合阴式手术经验的经阴单孔腹腔镜没有腹部切口,具有更理想的美容效果,更好地践行了微创的理念。目前我国已成立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协作组、微无创委员会妇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学组,发表两部相关的国际首部专著,同时积极扩展新的手术适应证,并开展人才培养和相关器材的研发及机器人单孔腹腔镜设备的开发。本文旨在对以上中国大陆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的进步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并予展望。

  • 16.
    5G远程超声机器人引导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张明博, 陶宇洪, 毛译, 黄鹏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353-35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6.007
    摘要 (29) HTML (0) PDF (1264 KB) (1)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是微创手术中成熟且主流的技术,可在内镜直视下逐步摘除钙化及突出的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然而,PELD术中的定位、穿刺、建立手术通道过程难度大,依赖影像引导。超声具有实时引导、无辐射等优势,在引导椎间孔穿刺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然而该技术依赖医师经验,学习曲线长,在边远地区及基层医疗单位推广难度较大。5G远程超声机器人结合了医疗机器人以及5G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在医师端通过机器臂直接对远程端患者进行扫查,并通过语音交互实现对手术医师的指导。本文报道2022年4月完成的国内外首例5G远程超声引导PELD手术,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为保障边远地区的基层医疗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 17.
    腹腔镜治疗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
    刘颂, 张喜成, 孙元, 黄献琛, 卢杏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370-37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6.011
    摘要 (26) HTML (0) PDF (940 KB) (1)
    目的

    探讨中弓韧带压迫综合征(middle arch ligament syndrome, MALS)的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收治的1例MAL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间断性腹部隐痛1年,突发上腹部剧痛16 h"入院。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稍高,余血液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及腹腔脏器检查结果未显示特异性异常,胸腹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腹腔动脉起始处管腔重度狭窄,狭窄率为85%。于2023年5月全麻下行腹腔镜下中弓韧带松解术及腹腔神经节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症状缓解情况。

    结果

    通过五孔腹腔镜切开肝胃韧带并顺行探查至腹腔动脉,切开后腹膜后见中弓韧带压迫腹腔动脉,切断中弓韧带并剥离腹腔动脉周围神经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4 d复查胸腹大血管CTA示腹腔动脉狭窄较前明显好转,遂出院。术后20 d门诊复诊,症状完全缓解,随访至投稿日期,未观察到腹腔动脉再狭窄或症状复发。

    结论

    MALS是一种罕见综合征,目前主要依赖于排除性诊断,大血管CTA可较好地显示腹腔动脉受压情况。腹腔镜下中弓韧带松解术及腹腔神经节切除术为治疗MALS的主流,根据动脉形态及病情转归,选择血管内治疗或血管重建以根本消除腹腔动脉狭窄。

  • 18.
    经腹壁瘢痕入路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临床分析
    缪妙, 王一娜, 陈继明, 汤慧敏, 陈尧, 单武林, 贾秋成, 魏炜炜, 唐斌, 郑虹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348-35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6.006
    摘要 (25) HTML (0) PDF (830 KB) (2)
    目的

    初步探讨经腹壁瘢痕入路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行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42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腹壁瘢痕入路单孔腹腔镜组14例和同期匹配的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组2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美容评分(cosmetic score, C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 。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更改手术方式,术后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CS评分和术后12 h 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经腹壁瘢痕入路单孔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明显少于经脐入路单孔组;但经脐入路单孔组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要短于经腹壁瘢痕入路单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经腹壁瘢痕入路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安全、可行,既秉承了微创手术疼痛轻、恢复快、"无痕"的理念,又优化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 19.
    单孔腹腔镜UGF两翼法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王细文, 刘恒炜, 黄桔园, 易跃雄, 张蔚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4): 246-248.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4.010
    摘要 (24) HTML (1) PDF (1347 KB) (4)
    目的

    总结单孔腹腔镜泌尿生殖筋膜(urogenital fascia,UGF)两翼法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优势。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科的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ⅠB期(G3),子宫肌瘤,2型糖尿病,贫血(轻度)。行单孔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及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未加辅助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感染、出血、乳糜漏等并发症,恢复顺利。

    结论

    单孔腹腔镜UGF两翼法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因为良好的术野暴露,可以显著降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手术难度,同时降低术中对周围脏器的副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

  • 20.
    孕前经脐单孔腹腔镜极简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
    高洁, 王金玉, 范亚洲, 赵娜, 关乐, 安欣裕, 苏永区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6 (06): 361-3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3.06.009
    摘要 (24) HTML (0) PDF (865 KB) (1)
    目的

    探讨孕前经脐单孔腹腔镜极简式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乌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科,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孕前经脐单孔腹腔镜极简式宫颈环扎术的3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患者术前资料均满足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手术指征明确。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极简式宫颈环扎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68 min、55 min、42 min,术中出血量均<1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 h、11 h、12 h,术后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别为2分、1分、1分,术后最高体温为36.6~36.8 ℃,无围术期并发症,均于术后第2天顺利出院。术后1周经阴道超声复查环扎带位置均位于宫颈内口水平,且随访期间环扎带没有移位或脱落。术后3个月随访,无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疝发生,且脐部缝合美容效果良好,患者均非常满意。3例患者术后行胚胎移植,现均已临床妊娠,且现孕周均大于前次流产孕周。

    结论

    对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极简式宫颈环扎术是可行的,但尚需大样本研究支持。

阅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