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无能量宫腔镜技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推荐意见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宫内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 无能量宫腔镜诊疗专家组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2): 83-8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2.004
    摘要 (155) HTML (10) PDF (1860 KB) (60)

    宫腔镜是宫内疾病的金标准诊疗方法。随着宫腔镜器械的推陈出新与无能量宫腔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宫腔镜无能量器械手术在阴道、宫颈、子宫腔病变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临床诊疗的需求,专家组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同时根据中国目前无能量宫腔镜诊疗的发展现状,针对宫腔镜无能量器械诊疗的准入标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要点、术中监护、术后处理、并发症处理、无能量宫腔镜器械的分类及其在生殖道病变诊疗中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当前无能量宫腔镜诊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2.
    经瘢痕处单孔腹腔镜下切除多病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胡启明, 鄢潇, 尤志学, 黄骁昊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5): 314-31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5.012
    摘要 (111) HTML (0) PDF (1621 KB) (15)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WE)是一种少见的特殊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继发于剖宫产术后。 病变初期症状不明显时,以观察随访为主,当病变引起周期性腹壁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则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的经皮切口手术能切除单个、表浅的病灶,但当存在多个病灶,且病灶较大时,传统手术方式具有创面大、易感染、腹壁组织缺损过大、腹壁薄弱等缺点。笔者团队曾报道1 例单孔腹腔镜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本文现报道1 例经原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单孔腹腔镜下切除多病灶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期为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上提供新的手术方式。

  • 3.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关键点线面
    陈超波, 余德才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6): 321-328.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6.001
    摘要 (111) HTML (1) PDF (2383 KB) (10)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胆外科手术已迈入微创时代。 解剖性肝切除是微创肝切除术理念的具体应用。 随着腔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肝脏动态流域学说的进一步发展,解剖性肝切除术实施的必要性愈加凸显。 但是,精确界定肝切除的解剖范围和具体的解剖标志依然缺乏。 因而,笔者总结归纳解剖性肝切除临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点、线、面,旨在为临床实践腹腔镜肝切除指引更为精确的解剖界限,便于解剖性肝切除术的规范与技术推广。

  • 4.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头肿瘤局部切除+胰腺端端吻合术
    栗粟, 王义刚, 汪俊州, 唐荣幸, 熊勇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6): 360-36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6.007
    摘要 (107) HTML (4) PDF (1243 KB) (5)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头肿瘤局部切除+胰腺端端吻合术在胰头囊性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传统术式对患者预后的优势。

    方法

    患者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诊断胰头囊性肿瘤,结合相关文献,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头肿瘤局部切除+胰腺端端吻合手术。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证实为胰头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灶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术后患者未发生A、B 级胰瘘、胆瘘及感染,予以抗炎、抑制胰酶分泌、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10 d 出院,术后2月胃镜下拔除胰管。

    结论

    针对于胰头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胰头肿瘤局部切除+胰腺端端吻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相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传统术式有一定优势。

  • 5.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手术治疗
    王飞, 陈政, 余德才, 曹亚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5): 306-31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5.010
    摘要 (104) HTML (0) PDF (2011 KB) (11)

    目的

    通过回顾本中心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腹腔镜手术诊疗的过程,总结并讨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外科诊疗原则。

    方法

    基于2024 年5 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与肝移植外科收治的1 例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多次上消化道出血,并在近期检查中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通过肝功能及储备功能评估、消化内镜检查、肿瘤分期评估后制定外科手术治疗策略。

    结果

    患者顺利接受腹腔镜肝切除联合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无感染、出血、胆瘘、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恢复顺利,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在经过严密、全面的术前评估后,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同期处理肿瘤、门静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使患者获益。

  • 6.
    胰管(修复)外科专家共识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2): 65-7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2.001
    摘要 (99) HTML (5) PDF (1270 KB) (189)

    为规范和推广胰管(修复)外科技术在胰腺良性及交界/低度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提高术后疗效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制定本专家共识。

    方法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和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胰腺外科专家,结合文献证据与临床实践,围绕胰管解剖、修复外科概念、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及术后管理展开讨论,形成共识建议。

    结果

    共识明确了胰管修复外科的核心技术,包括主胰管修复术、胰腺端-端对拢重建术、主胰管替代术及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branch-duct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BD-IPMN)局部切除术。强调术前多模态影像学评估、术中超声引导和微创技术的应用,推荐根据胰管损伤程度选择修复方式,并规范了胰管支撑管的使用及术后胰瘘防治策略。

    结论

    胰管(修复)外科通过恢复胰管连续性,避免了传统消化道重建,显著降低了术后胰瘘和出血风险,是胰腺功能保留手术的重要进展。未来需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并优化技术细节。

  • 7.
    ⅢA 期肺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胸腔镜右肺中下叶切除术
    刘一鸣, 温佳新, 赵恺, 薛志强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5): 311-313.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5.011
    摘要 (96) HTML (1) PDF (1345 KB) (15)

    目的

    探讨ⅢA 期肺腺癌接受新辅助免疫+化疗、靶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以及行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 年4 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进行的1 例胸腔镜右肺中下叶切除术治疗经过新辅助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后,病理缓解明确的IIIA 期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难度较大,手术时间150 min,出血量50 ml。 术后恢复顺利,无漏气、肺不张等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5 d 出院。

    结论

    EGFR 敏感基因突变ⅢA期肺腺癌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后,病理缓解明确,手术安全可行。

  • 8.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1): 8-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1.002
    摘要 (85) HTML (11) PDF (1519 KB) (73)

    随着对脾脏功能研究的深入及“精准医疗”“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保留脾脏功能的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逐渐成为治疗脾脏良性病变、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及轻度脾脏外伤的首选术式,不但保留了脾脏功能,同时具有安全、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 本共识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LPS 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及术后管理等,并提出专家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共识的目标人群为接受LPS 的患者,使用人群为从事脾脏疾病治疗的各级医疗机构外科医生、护理及相关技术人员。

  • 9.
    应用电钩三孔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刘见, 杨晓波, 何均健, 吴淼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6): 363-3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6.008
    摘要 (82) HTML (2) PDF (898 KB) (5)

    目的

    探讨电钩在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7月实施的1 例电钩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中全程使用电钩分离胃大弯侧血管、胃短血管,网膜复位时缝扎胃网膜血管、胃短血管。

    结果

    总手术时间63 min,术中出血3 ~5 ml,术后疼痛评分为3 分,恶心呕吐评分2 分,术后第4 天出院。

    结论

    电钩在合理操作下完全能达到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手术的要求,不仅节约医疗资源,也为减重患者降低了手术费用。

  • 10.
    腹腔镜肝脏尾状叶切除术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1): 1-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1.001
    摘要 (81) HTML (3) PDF (1254 KB) (58)

    肝脏尾状叶为肝脏最深、解剖最复杂的肝段,曾一度被称为肝脏外科最后的“堡垒”。 随着腹腔镜肝脏切除技术的提高,腹腔镜肝脏尾状叶切除术(laparoscopic caudate lobectomy,LCL)国内报道逐渐增多,但手术治疗尚未形成规范。 为规范LCL,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肝胆外科领域专家展开深入讨论,在总结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基础上,从肝脏尾状叶解剖、LCL 适应证、术前准备与规划、手术团队建立及学习曲线、患者体位、穿刺布孔、手术入路、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制订了《腹腔镜肝脏尾状叶切除术中国专家共识(2024 版)》,旨在促进LCL 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开展,并为LCL 临床规范应用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提供指导性意见。

  • 11.
    腹腔镜术中超声主胰管自动识别模型的临床应用
    赵毅, 李昶田, 唐文博, 白雪婷, 刘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5): 290-29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5.007
    摘要 (80) HTML (2) PDF (995 KB) (16)

    目的

    总结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术中超声主胰管自动识别模型在外科医师术中超声技能培训和辅助胰腺微创外科手术中主胰管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使用主胰管自动识别模型辅助18 名培训学员学习术中超声主胰管图像的识别并收集考核资料;前瞻性纳入120 例拟使用术中超声定位主胰管的胰腺微创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使用主胰管自动识别模型辅助定位主胰管,收集术中超声操作时间、主胰管定位成功率及基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对于培训医师,使用模型辅助考核可以提高准确率,缩短答题时间(100% vs. 86%,P<0.05,6.6 min vs. 14.1 min,P<0.05);与不使用模型的对照组相比,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提高术中超声操作速度(8.8 min vs. 13.6 min,P<0.05)和定位成功率(96.6% vs. 81.6%,P<0.05)。

    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术中超声主胰管自动识别模型可以帮助外科医师更快、更好地掌握术中超声技能,并能提高术中主胰管定位的速度和成功率,辅助手术安全有效进行。

  • 12.
    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孔令琪, 郑相云, 朱延袤, 杨松, 潘映雪, 张焕虎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6): 373-37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6.011
    摘要 (80) HTML (3) PDF (1021 KB) (7)

    超低位直肠癌是指瘤体下缘距离齿状线<2 cm 的直肠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对于侵犯肛提肌、肛门括约肌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al-perineal resection,APR)、经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是主要的手术治疗方式。 APR 存在无法避免的“外科腰”的问题,ELAPE 虽然切除了更多的肛提肌组织,减少了术中穿孔率和局部复发率,但面临更加困难的盆底重建工作。 近年来,众多学者从手术入路、体位等方面开展了许多ELAPE 改良术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仍无法保肛。 随着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保肛手术如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等不断开展。 然而,保肛手术技术要求更高、学习曲线更长,术后并发症、远期肿瘤结局等情况仍需临床论证。 为此,本文对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 13.
    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技巧
    张蕾, 彭超, 周应芳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5): 257-2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5.001
    摘要 (76) HTML (4) PDF (1109 KB) (12)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endometriosis,D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5 mm。 直肠阴道隔内异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病灶位于直肠阴道隔深部,治疗难度大,损伤风险高。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及视野清晰等优势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直肠阴道隔解剖的认识对于手术成功至关重要,充分切除病灶、重建盆腔解剖并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为该手术的重要原则。 术前应充分告知患者手术风险及获益,必要时采取多学科协作手术。 这类手术复杂,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需求、疼痛程度等制定手术方案,并采用不同的器械和手术技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14.
    腹腔镜下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卵巢癌的临床应用
    罗成燕, 袁琳, 周树林, 姜旖, 陈婷, 王聪, 程文俊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6): 339-34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6.004
    摘要 (75) HTML (0) PDF (2908 KB) (4)

    目的

    探讨晚期卵巢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行腹腔镜下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患者的选择及手术技巧。

    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接受腹腔镜下IDS 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手术、病理及随访资料。

    结果

    自2023年3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共6 例患者经过3 疗程NACT 后,接受了腹腔镜下IDS,均达R0 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05 ±42 min,平均出血量283 ±194 ml。 2 例患者因术前合并中度贫血、术中出血>400 ml,接受了输血。 术后首次化疗距IDS 的中位时间为13 d。 术后30 d 内均无Clavien-DindoⅡ级及以上的并发症发生。 经中位随访6 个月,无复发与死亡。

    结论

    腹腔镜下IDS 可选择经充分评估的患者,由具有丰富的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经验和良好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术者完成,实现满意减瘤,同时减少创伤,促进术后恢复。

  • 15.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孟师慧, 刘萍, 冯力民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6): 335-338.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6.003
    摘要 (71) HTML (0) PDF (946 KB) (3)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CardeaTM)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transcervical endometrial resection,TCRE)在治疗月经过多方面的长期疗效。

    方法

    在7 家中心前瞻性纳入156 例诊断为月经量过多且无生育要求的女性,通过随机序列法分为接受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试验组80 例)和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对照组76 例)。 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后10年的再次干预率。 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的有效率、闭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两组术后10年的再次干预率分别为10.8%和14.5%(P=0.61)。 术后3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然而,在3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时,试验组的闭经率均高于对照组(HR,0.53;95%CI:0.31 ~0.9;P=0.02)。 5 例患者未能完成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手术。

    结论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长期再干预率低,且短期即能获得高闭经率,是治疗无生育要求患者月经过多的优选方案。

  • 16.
    非插管单孔胸腔镜袖式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瞿冀琛, 蒋雷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2): 115-12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2.009
    摘要 (71) HTML (0) PDF (1433 KB) (11)

    目的

    探究非插管单孔胸腔镜(non-intubated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NI UVATS)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并总结其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7月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同一手术团队施行的18例NI UVATS袖式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13例肺鳞癌、2例肺腺癌、1例腺样囊性癌以及2例类癌。

    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切除及支气管吻合手术,无中转开胸的情况。平均手术时长为118.33±19.17 min,平均清扫淋巴结站数5.71±1.69(其中第7组淋巴结在所有病例中均被清扫)枚,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13.24±5.88个。手术当日引流量均值为324.71±155.17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为4.22±1.48 d。在15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中,8例接受了术后化疗。术后1年,2例患者分别出现肝转移和脑转移,经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肿瘤得到良好控制;术后1.5年,1例鳞癌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经右上肺袖式肺叶切除术后联合化疗与免疫治疗,肿瘤控制效果理想。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25.7±10.7个月,其间死亡率为0。

    结论

    在经验丰富的UVATS外科医师与麻醉医师紧密协作下,针对经过严格筛选的患者实施NI UVATS袖式切除术具备切实可行性。

  • 17.
    全内脏反位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术
    李昂, 商福超, 石鑫, 徐晨, 李凤山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1): 62-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1.011
    摘要 (69) HTML (5) PDF (1525 KB) (14)

    目的

    探讨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 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24 年11 月完成的全内脏反位的Ⅲb 型肝门部胆管癌伴门静脉主干受侵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总时长7 h,其中血管吻合2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 术后当天转入ICU,术后第一日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5 天及第7 天均复查上腹部增强CT 提示门静脉血流情况良好,未见狭窄及血栓,术后14 d 出院。

    结论

    SIT 合并Ⅲb 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18.
    经脐单孔与传统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生育结局对比研究
    吴玥琳, 石巍, 李飞燕, 靳冬冬, 薛阳, 贾梦玲, 阴倩阁, 杨立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1): 55-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1.010
    摘要 (69) HTML (1) PDF (841 KB) (5)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多孔腹腔镜(traditional laparoscopic, TL)与经脐单孔腹腔镜(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TU-LESS)在输卵管妊娠患者保留输卵管手术中的围术期恢复与术后远期预后效果。

    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4 年5 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术后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和再次妊娠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传统多孔组患者相比,经脐单孔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更短(4 d vs. 5 d, P <0.001)、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更低(4 vs. 5,P <0.001),而手术时间更长(75.5 min vs. 67.0 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其余围术期情况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及再次妊娠结局亦无显著差异。 此外,在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中,输卵管妊娠包块<40 mm者与包块≥40 mm 者相比,术后宫内妊娠率更高(76.9% vs. 42.9%)、未妊娠率更低(15.4% vs.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有保留生育能力需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来说,TU-LESS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 在围术期恢复方面,TU-LESS 展现出明显优势,其术后远期生育能力恢复效果与TL 相当。 此外,TU-LESS 可能在治疗输卵管妊娠包块较小的患者时,可进一步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的概率。 本研究结果为输卵管妊娠患者选择TU-LESS 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体现了微创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前景。

  • 19.
    机器人与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短期结局比较
    黄远健, 季东健, 封益飞, 孙跃明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 (06): 329-33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4.06.002
    摘要 (68) HTML (0) PDF (887 KB) (5)

    目的

    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在短期结局上的差异。

    方法

    建立回顾性观察队列,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机器人或腹腔镜辅助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原发性直肠腺癌患者,比较两组在手术结果、病理学结果、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复发生存期(time to recurrence,TTR)和预后危险因素上的差异。

    结果

    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各纳入81 例患者。 与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组手术时间延长16.2 min(133.3 min vs. 117.1 min,P=0.007),术后住院时间缩短0.9 d(8.4 d vs. 9.3 d,P=0.048)。两组在中转开腹率、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OS 和TTR 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直径和病理TNM 分期分别是OS 和TTR 的预后危险因素。

    结论

    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手术时间更长,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在病理学结果和生存结局方面,仍需更多临床研究来验证其潜在优势。

  • 20.
    去蒂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陈政, 曹亚娟, 王飞, 彭进, 罗东君, 黎兵华, 段云飞, 韩冰, 岳扬, 余德才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5, 18 (01): 15-18.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5.01.003
    摘要 (66) HTML (0) PDF (1424 KB) (8)

    目的

    探索去蒂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与肝移植外科行去蒂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累计75 例,其中腹腔镜去蒂法解剖性肝切除64 例,机器人辅助手术11 例。 按去蒂法原则紧贴Glisson 肝蒂采用Laennec 入路切除萎缩肝叶。

    结果

    左半肝切除48 例(64.0%),左外叶切除3 例,右后叶切除7 例,左外叶联合右后叶切除4 例,右半肝切除8 例,联合尾状叶切除1 例,肝段切除3 例,术中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1 例,腹腔镜中转开放2 例,胆肠吻合6 例(8.0%)、胆总管探查24 例(32.0%)。 手术时间125 ~525(260.0 ±75.8)min,肝门阻断时间15 ~120(46.0 ±24.9)min,目标肝蒂离断时间5 ~20(9.8 ±2.8)min,肝实质背侧离断时间1 ~10(5.4 ±2.1)min,腹侧离断时间10 ~115(40.0 ±24.0)min,肝断面长4 ~17(9.4 ±2.5)cm,宽2 ~8(5.1 ±1.4)cm,术中失血50 ~1300(325.6 ±302.5)ml,术中输血5 例(6.7%)。 手术相关并发症:胆漏5 例,经引流后愈合,术区包裹积液8 例,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5 例,术后发热16 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术后腹腔或胆道出血2 例,保守治疗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随访18 ~24 个月,2 例经T 管窦道取石,余患者无需要干预的结石残留。

    结论

    肝胆管结石行去蒂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顺应腔镜视角,有助于手术顺利施行和完整切除病变的胆管树,减少结石残留和并发症发生。

阅读排行

更多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