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专题评论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8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晚期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前评估的进展
    许莉莉, 赵仁峰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5): 312-31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5.015
    摘要 (67) HTML (0) PDF (979 KB) (4)

    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患者5年生存率低。晚期卵巢癌患者难以实现满意的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目前有不少术前评估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作为评估晚期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 2.
    腹腔镜肝切除评分模型可行性分析
    夏阿东, 王巍, 白光, 张一范, 杨涛, 黄寅鹏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3): 166-17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3.009
    摘要 (41) HTML (0) PDF (1040 KB) (0)
    目的

    应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来评估手术难度,通过对比不同难度分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该评分模型的临床可行性。

    方法

    回顾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微创)肝胆病区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68例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分别用Hasegawa和Ban提出的评分模型(scoring model of Hasegawa和scoring system of Ban,即SM-H与SS-B)进行分组。通过比较不同难度组间的差异来评价评分模型的实用价值。

    结果

    按SM-H进行分组的低度困难组与中度难度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SS-B进行分组的低、中度困难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M-H腹腔镜肝脏切除术难度评分模型将为肝胆外科医师在对低、中度困难病例实施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前进行难度评估起到直观的量化作用。SS-B在预估低、中难度腹腔镜肝脏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

  • 3.
    预测代谢手术术后降糖效果的四个评分系统的比较
    闫文貌, 徐田磊, 李有国, 许峻, 钟志强, 白日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3): 182-18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3.012
    摘要 (42) HTML (0) PDF (780 KB) (0)
    目的

    比较预测代谢手术术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完全缓解的四个评分系统,以期筛选出更适合中国大陆人群的术前精准评估胃旁路术(gastric bypass, GBP)治疗T2DM效果的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GBP治疗的T2DM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ROC曲线比较ABCD、DiaRem、IMS及天坛预测评分系统对入组患者GBP术后T2DM完全缓解率的预测效力。

    结果

    最终入组患者101例,女58例、男43例,年龄(45.3±11.1)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0.3±5.5)kg/m2,T2DM病程(7.1±4.8)年,HbA1c(8.5±1.7)%。术后1年T2DM完全缓解率70.3%(71/101)。BMI、体质量、TCHO、TG、LDL、FBG、HbA1c、空腹C肽、空腹胰岛素、HOMA-IR、血清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各评分系统对入组患者GBP术后T2DM缓解率的预测效力,IMS、天坛、DiaRem及ABCD预测评分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833、0.825、0.764和0.724。

    结论

    IMS和天坛预测评分系统能较好的术前预测GBP术后T2DM完全缓解率。

  • 4.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疗效评价
    赵之明, 尹注增, 姜楠, 许勇, 赵国栋, 高元兴, 谭向龙, 刘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2): 81-8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2.005
    摘要 (38) HTML (0) PDF (837 KB) (0)
    目的

    探讨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肝胆胰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外二科完成的14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机器人肝胆胰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4例手术均在机器人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血管术后早期无血栓性闭塞。14例手术中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重建10例,其中2例使用了人造血管,联合动脉部分切除重建3例,联合肝中静脉部分切除重建1例。平均手术时间(294.9±80.7)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1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0±5.1)d,围手术期死亡为0。14例中13例(92.9%)达到R0切除。截至2020年1月,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随访3年无复发;13例恶性肿瘤平均随访15.5个月,其中3例胰腺癌因复发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26个月因复发死亡,其余9例存活患者仍在随访中。

    结论

    机器人手术系统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是安全可行的,其肿瘤学优势尚需进一步评价。

  • 5.
    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向京元, 令狐恩强, 李隆松, 师永盛, 邹家乐, 王沙沙, 杜红, 柴宁莉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12 (05): 272-276.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9.05.005
    摘要 (24) HTML (0) PDF (897 KB) (0)
    目的

    评价内镜隧道式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用于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接受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共68例大面积早期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组45例和ESTD组23例。对比分析ESD组与ESTD组在术中出血、穿孔、剥离速度、治愈性切除率的表现。

    结果

    安全性,ESD组1例(2.2%)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ESTD组2例(8.7%)发生迟发性出血,该3例出血患者通过热止血钳电凝处理均成功止血,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5)。ESD组无穿孔出现;ESTD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以钛夹及生物蛋白胶有效封堵穿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有效性,ESD组40例(88.9%)实现治愈性切除,ESTD组21例(91.3%)达到治愈性切除,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ESD组病变剥离速度为(33.2±13.4)mm2/min,ESTD组病变剥离速度为(41.8±17.3)mm2/min,两组相比,ESTD组要显著快于ESD组(P=0.027)。

    结论

    与传统ESD相比,ESTD对于病变黏膜剥离速度更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大面积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下切除术式。

  • 6.
    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入路合理选择及评价
    刘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 11 (03): 129-131.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8.03.001
    摘要 (17) HTML (0) PDF (756 KB) (1)
  • 7.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未留置引流管的效果评价
    朱文浪, 张欢, 吴浩荣, 谷春伟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09 (05): 290-293.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6.05.008
    摘要 (14) HTML (0) PDF (484 KB) (0)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后未留置引流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住院行TEP治疗的83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非引流组537例术后未行术区腹膜外间隙引流,引流组295例术后行术区腹膜前间隙引流,观察两组的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后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是否术后留置引流管。

    结果

    对比引流组,非引流组的手术时间[(38.52 ± 16.43)min vs (45.30 ± 15.71) min,P< 0.001]、术后住院时间[(2.84 ± 0.45)d vs (3.36 ± 0.67)d,P< 0.001]、术后恢复工作时间[(4.57 ± 0.43)周 vs (5.84 ± 0.95)周,P< 0.001]、术后疼痛程度(P< 0.05)、术后尿潴留[6.70% vs 10.85%,P=0.036 9]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肿、血清肿[10.99% vs 12.88%,P=0.4153]等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回顾性对比研究,腹股沟疝患者在行TEP手术治疗后不放置引流管更有利于术后恢复,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Baidu(5)
  • 8.
    关节镜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龚时国, 沈鑫, 廖建平, 刘木子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09 (01): 44-4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16.01.012
    摘要 (21) HTML (0) PDF (641 KB) (0)
    目的

    系统性评价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BM、CNKI、VIP及WangFang数据库(均为自建库至2015年),收集有关关节镜和药物比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病例的临床对照研究,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性研究,共409例患者,方法学质量多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镜治疗(试验组)相对于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 [RR = 1.43,95%CI 0.77,2.66,P=0.26]优良率差异无明显意义。但两组术后VAS评分[MD=1.96,95%CI -3.10,-0.82,P=0.000 7]、Lysholm评分[MD=5.64,95%CI 2.57,8.71,P=0.000 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基于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虽然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术后VAS、Lyshol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清理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与内科药物治疗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对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