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巨脾中的应用
陈亚峰 1, 李江斌 1, 王栋 1, 罗年安 1, 臧莉 1, 阴继凯 1, 鲁建国 1, 董瑞 1 , ( )   
  1. 1. 710038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
  • 收稿日期:2021-02-18 出版日期:2021-08-18
  • 通讯作者: 董瑞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700533);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SF-067)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4 (03): 152 -15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1.03.005
内容简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elenectomy,LS)在治疗巨脾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LS的362例患者资料,根据脾脏长径分为巨脾组(170例)和非巨脾组(19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并发症、随访情况等。

结果

巨脾组手术时间较非巨脾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两组WBC、HG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5 d,巨脾组PLT明显高于非巨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中的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胰漏、门静脉系统血栓(portal venous system thrombosis,PVST)、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个月,两组WBC、PLT、HG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VST发生率为12.4%,PVST形成与患者体质量指数、D-二聚体、PLT、门静脉直径、脾静脉流速、术前PVST显著相关(P<0.05)。

结论

巨脾行LS是安全、可行、有效的,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可以降低PVST形成。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